
本單元收錄的論文,第一批約 41 篇(1989-2021),主要來自4部馬華選集:[A] 陳大為、鍾怡雯、胡金倫編《馬華文學讀本II:赤道回聲》(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4)、[B] 鍾怡雯、陳大為《馬華散文史讀本 1957-2007》(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7)、[C] 鍾怡雯、陳大為編《馬華文學批評大系》(桃園:元智大學中語系,2019)、[D] 鍾怡雯、陳大為編《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桃園:亞太華文文學研究中心,2023),以及 [E]《臺北大學中文學報》(陳大為主編,亞太華文文學專輯(共 5 輯):2019-2021)。前述4部選集收錄的版本,跟收錄於各大資料庫的期刊版本多有不同,主要在內容增訂、資料校正(或更新)方面的差異,這是參引價值較高的善本。至於《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的版本,也是善本。
- 1998 潘碧華:〈八O年代校園散文所呈現的憂患意識〉,選自《馬華文學讀本II:赤道回聲》(2004)
- 2003 鍾怡雯:〈憂鬱的浮雕──論當代馬華散文的雨林書寫〉,選自《馬華文學讀本II:赤道回聲》(2004)
- 2003 陳大為:〈詮釋的差異:論當代馬華都市散文〉,選自《馬華文學讀本II:赤道回聲》(2004)
- 2004 陳大為:〈馬華散文的地誌書寫〉,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陳大為》(2019)
- 2004 李 薇、袁勇麟:〈盤旋的魅影──試論馬華散文中的鬼魅意象〉,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05 章 妮:〈城市漸欲迷人眼──談馬華當代散文創作思維的變遷〉,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05 鍾怡雯:〈馬華散文的「浪漫」傳統〉,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鍾怡雯》(2019)
- 2006 鍾怡雯:〈砂華自然寫作的在地視野與美學建構〉,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鍾怡雯》(2019)
- 2007 陳大為:〈現實與想像的土壤(1957-1969)〉,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陳大為》(2019)
- 2008 陳大為:〈校園散文的生產語境及其譜系之完成(1979-1994)〉,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陳大為》(2019)
- 2008 陳大為:〈婆羅洲「場所精神」之建構(1974-2004)〉,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陳大為》(2019)
- 2008 鍾怡雯:〈赤道的匕首與投槍──從大系的編選視野論馬華雜文〉,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鍾怡雯》(2019)
- 2009 鍾怡雯:〈歷史的反面與裂縫──馬共書寫的問題研究〉,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鍾怡雯》(2019)
- 2009 陳大為:〈跨領域思考與多元文類滲透(1967-1975)〉,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陳大為》(2019)
- 2010 許通元:〈馬華飲食散文的自我身份建構與美食記憶書寫〉,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10 鍾怡雯:〈馬華散文的地誌書寫〉,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鍾怡雯》(2019)
- 2011 鍾怡雯:〈馬華散文史繪圖〉,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鍾怡雯》(2019)
- 2011 潘碧絲、楊國慶、林德順:〈鄉音與區域: 論馬華散文語言的多元系統〉,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14 鍾怡雯:〈遊歷南洋:馬華散文史的起點〉,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鍾怡雯》(2019)
- 2014 陳慶妃:〈一九九O年代馬華散文的新勢力與副刊現象考察〉,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16 潘頌漢:〈雙鄉糾葛與文化省思:大馬留華女作家「散寓」論〉,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17 鍾怡雯:〈南來北返:《南洋散文集》編製的移民史〉,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18 廖冰凌:〈戰後二十年新馬「西」遊記的興起〉,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01 陳大為:〈寂靜的浮雕:論潘雨桐的自然寫作〉,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陳大為》(2019)
- 2006 鍾怡雯:〈沉浸在雨水或淚水裡的魚──感傷主義者方路〉,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鍾怡雯》(2019)
- 2010 郭蓮花:〈何乃健作品中的道與禪〉,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10 李有成:〈回家──論林玉玲的回憶錄〉,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12 陳湘琳:〈文本及文本以外的閱讀──論馬華作家傅承得的散文〉,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12 鍾怡雯:〈跨越國境:文學史版圖上的杜運燮和吳進〉,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鍾怡雯》(2019)
- 2017 鍾怡雯:〈斑駁的時代光影──論蕭遙天與馬華文學史〉,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鍾怡雯》(2019)
- 2017 曾維龍:〈論鍾怡雯散文書寫:「凝視」中的原鄉──一個離散/反離散個案的討論〉,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18 高嘉謙:〈畫夢的鄉土──論憂草散文的鄉土感性與抒情〉,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高嘉謙》(2019)
- 2019 江劍聰:〈從稻穀到桑田的演化──論何乃健散文的稻田主題〉,選自《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6期(2019/09)
- 2020 黃琦旺:〈現實與身份認同──論魯白野的馬來亞敘事〉,選自《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7期(2020/03)
- 2020 李有成:〈膠林之外:論冰谷的散文〉,選自《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8期(2020/09)
- 2021 黃薇妮、何啟才:〈堅守與融合──淺談馬華作家魯白野的文化認同〉,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1989 傅承得:〈護火的手勢——讀潘碧華散文集《傳火人》及其他〉,選自《馬華散文史讀本卷 vol.2》(2007)
- 2015 陳大為:〈歲月如歌:論冰谷散文的苦難書寫〉,選自《赤道娑羅:馬華散文研究論集》(2023)
- 2016 李有成:〈三年八個月:重讀依藤的《彼南劫灰錄》〉,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李有成》(2019)
- 2018 李有成:〈貧瘠年代紀事:讀黃遠雄的自傳散文〉,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李有成》(2019)
- 2018 李有成:〈記憶的書:讀林春美的散文集《過而不往》〉,選自《馬華文學批評大系:李有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