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教會議隨筆五則

 

 

 幾束透明的陽光/羅佳辰

    出發到日本那天,台灣仍是三十度的高溫,而東京天陰無雨,吹過來的風清澈涼颯,偶爾與偶爾之間,雲層後會透出薄薄的幾束透明的陽光。

    出發之前,小鍾老師已經反覆叮嚀過關於日本的冷,同行的我們一行五人,一下機便穿緊外套,拉起行李走向另一個航廈。乾燥微冷的空氣裡行李的滑輪轆轆滾動,我們一邊小聲談笑一邊確認方向,以往熟悉的漢字因為和日文字並列入眼,意義和形狀都好像因此而有點陌生起來。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來日本,但我從未在這樣深的秋季到訪東京。深秋的東京街頭看起來和盛夏的樣子不大相似,天好似更高遠了一些,街頭的路樹也都改了繽紛的葉色,以至於我以為還算熟悉的東京街頭,看起來也因此而有些陌生。

    我們拉著行李,在華燈初上的黃昏,從池袋車站坐上東武東上線往西北,隨著車廂搖晃,經過幾站繁華,經過幾站鄉野,在天完全黑下來之前,我們到達志木車站,隨後搭上立教大學的接駁車,從燈景繁華的車站商圈,慢慢向聲息寧靜的小鎮中心前進。

    到達立教大學時天已經全黑了,下車後,我們沿著校園的圍牆走到校園的東北角,昏暗的校園中靜靜矗立著這次我們住宿的地點──太刀川交流會館。日式庭園中一條平整的石子路面,蜿蜒通向會館的大門,外牆是一色洗鍊的細滑清水模,兩旁整片的落地玻璃透出暈黃色的光,映照大門旁半紅的小葉楓,颯颯搖曳滿園婉約的日式風情。而會館裡面是溫度宜人的挑高通透,牆面和外牆一樣是簡約洗練的清水模,用大片玻璃引進了屋外自然的景色,並加上杉木角材讓會館看起來更有溫度,空氣中隱隱浮動著淡淡的杉木香氣。

    立教大學為我們找來了曾到台灣交換學生的奈月同學作為接待,長相甜美笑容可掬的奈月全程陪著我們參加研討會,替我們擔任翻譯、準備茶水點心、陪我們談天說地、幫我們解決住宿各種的問題,既貼心又溫柔。

    研討會前一個晚上,立教大學舉辦了歡迎晚會,冰涼涼的日式綠茶、熱騰騰的關東煮、用料豐盛的各色卷壽司擺滿了中央的大桌,廚房還陸續端出了手作的蕎麥麵、擺放精緻的冰淇淋,舛谷教授甚至備下了莊園薄酒萊新酒,原本有些拘謹的我們,在教授們的關照之下,也逐漸放開了吃喝,直到夜深還捨不得回房休息。

    第二天一早,我們在昨夜開歡迎會的偏廳享用早餐,我記得那天是個晴朗的好天氣,天空藍得不可思議,陽光暖暖地灑在庭院裡,也透過大片的落地玻璃灑進屋裡,灑在淡淡杉木香的桌前。早餐是傳統日本式的,巴掌大的鹽烤鮭魚,清甜的玉子燒,鰹魚醬油調味的日式蔬菜雜煮,當然還有光澤誘人的大白米飯,以及香暖熱燙的油豆腐味增湯。

    早餐暖暖地落在肚子裡,我們跟著舛谷教授漫步走向會場,這天的議程到中午十二點,是教授發表論文。我坐在台下,聽著教授們的演講,一邊默默在心裡記算小小研究生和教授們的差距:美國大峽谷、或者是馬里亞納海溝這種地球的特殊地貌差不多大概可以作為具體的比喻!

    在令人驚嘆的地貌隱喻之後,我們得到一個便當,和整個下午的時間。外面是藍天白雲,澄澈高遠的秋日,非常適合出外遊玩,但是我們只是坐在宿舍裡,一邊看著窗外的景色,一邊緊張兮兮地準備論文發表,第二天,就輪到我們小小研究生了。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不記得到底發表了什麼,只記得自己用僵硬的聲音把講稿念了一遍,而評論的同學給了一些修改的意見和方向。有些事情,想像起來很困難,但是真的做了以後,就只能硬著頭皮一直往前,直到完成為止;等到完成之後回頭去看,才知道不知不覺中,已經走了很長的一段路了,連我自己都忍不住要稱讚自己一下。

    謝謝學校和老師給我這個機會參加當代漢語文學概念與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經歷了日本清澈的深秋,感受到日本、台灣、馬來西亞等學術與文化的深厚底蘊,當然也享受許多了日本的美食與美景,認識了新朋友,開拓了新的視野,是我研究生的生涯中,色彩最絢麗豐富、也最深刻雋永的一頁經歷。

 

 

  重新認識自己的旅程/黃傑陽

我對於日本所投注的想像是巨大的。在確定飛離台北之前,我還在思考自己是否該如往常就這樣放棄外出的機會,躲回房間當個宅男,旅程結束後卻只希望能在日本多待個幾天。我還沒到過富士山、沒吃到路邊攤關東煮、沒進淺草的劇場看場落語表演、沒聽過關西腔、沒見過大阪的大阪燒章魚燒等等。這些究竟是未來日子的伏筆抑或是遺憾,則留待日後再總結了。

  時值深秋,秋風並沒比元智風之谷來得大,葉子沒紛飛,早在我們知曉之前就落一地。據說是刻意不掃的,這樣秋意才濃。它們應年月輪迴的要求,成黃成紅,可能作為觀光景點群聚在一座公園裡,也能融入在城市鋼筋中,除了炫彩的霓虹燈外兀自揮落色片。掛著也好、躺著也罷,如果秋悲應是這副景緻,那我常年的所處似乎不怎麼訴說自己的惆悵了(儘管我原是來自南方至南)。一步步踩在黃色的銀杏上,看群群年紀稍長的老公公老婆婆們結伴賞楓賞銀杏;看竄亂快速的步伐間穿插一棵紅了滿頭或葉頂已半枯的喬木;看我就坐在公園凳子上鬧市街邊鐵欄上,一套套黑色筆挺西裝在我面前晃過,我不感覺步調緊張、甚至心情是舒服懈怠的,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吧:遊客心情,或總有這麼棵樹在一旁吞吐顏色稍不一樣的氧氣。我們在臨近下班時間坐在上野公園旁,看一池枯蓮,看生命的完結也可以壯觀得很美。

  日本的商圈與市集的喧嘩,夾雜了從日劇與動漫裡熟悉的語言腔調之餘,偶爾投來的笑容極具殺傷力。經驗老道如出沒台灣各電子與動漫展場的我,面對日本女生的微笑,心肌總是往瓣膜內縮得更大力,再反作用力彈動而讓臉頰不小心地紅了。儘管那是非常「商業化」的笑容這點我是理解的,但能表現得如此親切真誠卻是非常少有的。在三步一間的藥妝店、服飾店、菓子店來回建構我的足跡版圖,人與人之間不斷以「粟米瑪瑟」、「阿里嘎多」、「Sorry,I don’t know Japanese」這樣的交流中,看對方耐心地用手指、手舉,還請教店內比較熟悉英文的同事來與我溝通的體驗是微妙的。偶爾在街上裝裝無賴的遊客,操起中國腔的國語假裝自己來自另一個他方,也有妙不可喻的感受(笑)。手機這時響起,一看,噢,胖如我又不小心步行走了超過2小時、3小時、4小時,是時候吃碗豬排飯補充流失的熱能了。咔滋。等等,秋葉原我還沒逛夠,別把閘門拉下來啊,天啊,是女僕,是滿街的女僕,風那麼大天那麼冷,她們真的太辛苦了,好想好好地去關愛她們給她們溫暖,啊,最後一班捷運到底是幾點。噢,一天又結束了。

  那天,我們坐在居酒屋餃子店裡,手指點在一排看不懂的日文上,來了一碗冷溫泉蛋佐辣油蓋飯,成了我這一趟旅程中最意外、印象最深刻、我最想再嘗一次的一餐。我懂了語言並不是隔閡,不敢挑戰未知不敢面對好奇心才是。那天,我肚子終於不爭氣地想讓我貯存起來的食物記憶自由離開,我進了廁所,從此我多了一項名以「深秋裡坐在溫暖的廁盆上」那猶如回到家般心理呈極安心的慾望。

  這其實是趟重新認識自己的旅程。拿出了一篇論文,放到一群來自其他背景、不熟絡的同學之間,自己的論文究竟寫得是好是壞?與自己所想像的又是否一樣?無論是自己的論文或是評論別人的論文,自己準備夠了嗎?自己是不是已經很努力了?撇開遊玩行程不談,在論文發表前後,這是我反复思索的。發表會現場的大眾並未為難作為發表者的我們,而我們也更是因為還是學生的關係所以受到了許多鼓勵。我不能說這鼓勵,完完全全會給心情帶來正面的影響,它會讓我們更加努力,下台後的我是感到愧疚的。但我非常珍惜,也非常慶幸自己擁有了這麼一個機會,來到了日本,發表了論文。我徹底地理解了自己的不足,也能更下定決心地去面對我的不足。如果,我從未站上舞台(講台),我想我不會了解自己的位置究竟在哪裡吧。

 

 

  Happy Ending/李宜靜

很榮幸能夠參與此次日本立教大學的國際學術會議,得知自己即將出國參與一場國際性學術研討會時,碩士生難得有如此寶貴的機會經驗,當然得更加努力把握才行,為此次的行程做好準備。出發當天,帶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飛往東京,抵達機場後時間還算充足,因此閒逛了一下才悠然的拖著行李轉乘地鐵,出志木南口站時即看到學校的接駁公車站牌,完全不需要擔心交通上的問題,非常方便。當我們抵達學校太刀川紀念交流會館時更是為之驚艷,住宿環境的高雅清靜、行前宴會準備和精緻餐點的享用,深刻地感受到立教大學的用心安排規劃,享受賓至如歸的感覺,而學校附近也有幾間大型的超市與藥妝店,完全不需要擔心物資缺乏的情況,傍晚時刻大家相約揪團一同前往採購,荷包不免大量失血,學校環境極為便利。

  第一天的會議議程主要以學者發表為主,與會學者來自於日本、台灣、馬華和大陸各地,會談中想法與文化之間的切磋磨合,為交流的過程增添許多熱絡氛圍。在參與學者發表論文的會議中,碩士生組也正為了第二天的發表磨拳擦掌,在台北大學與元智大學的刀光劍影之下,完美的結束了學生組的研討會議,為彼此不同領域的研究上有更多層面的思考空間,同學的講評分析看出自己論文的盲點,此次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獲益許多,在自己的碩士生涯中留下難得的回憶錄。此外,學術研討期間,一同與學者參訪了解學校的環境,位於新座校區的立教大學,著名的教堂建築成為學校的座落地標,難以忘懷學校環境的清幽與現代感的建築設計,並在研討會閉幕之後,經由舛谷教授的帶領與介紹,前往平林寺賞楓並參觀寺廟建築文化。

  透過這次的國際學術會議,除了學術上的互相交流之外,在參訪的過程中了解日本當地文化與美食特色,為這次日本國際學術會議留下美好的happy ending,非常值得把握此次機會開展自己的視野,更衷心感謝主辦單位舛谷教授、鍾怡雯教授與陳大為教授的辛苦指導,以及同學們的協助幫忙,讓這四天三夜的行程非常充實美滿、滿載而歸。

 

 

  些許陌生的緊張感/傅慧祺

這次前往日本立教大學,對我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新鮮的體驗。除了這是第一次以研究生的身分正式前往國外參與研討會外,也是我第一次前往日本。除了興奮外,也帶有些許陌生的緊張感。

  雖然行前曾聽人言說關於日本的大小事,但是沒有親身經歷,我也不敢確認是否如同他人所說般饒富趣味。故而在行前準備時,我查詢許多關於此行前往立教大學附近的相關資料。除了上網查詢資料外,我也自行購買旅遊導覽書,書中除了介紹當地景點以外,裡面也提供詳細的交通、食宿的訊息;書內還附有一本可以隨身攜帶的地圖冊,這些資訊可與網路資料作結合、參考,以便更貼近當地的實際狀況。

  關於交通的情形,除了可在機場購買suica卡(相當於台灣的悠遊卡)與當站購買的地鐵票外,搭乘時間也是很重要的。故而,在行前準備時,可以自行在手機上下載日本火車時刻表的應用程式(乘換案內),便於計算乘車時間與票價。在行前規劃時,曾去過日本的同學有請我注意交通上花費的問題,如果是使用suica卡的話,在搭乘某些鐵路交通線時有打折,當然也可以選擇全程購票,只是可能沒有費用上的優惠,可以自行斟酌參考。由於此行前往日本立教大學,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學校附近移動,故而沒有參考購買當地一日券的車票。由於一日券車票須在一日之內多次搭乘才划算,故行前我也曾多方參考有經驗者的意見再決定是否購買。

  在通訊的情形上,雖然日本立教大學提供的宿舍附有免費wifi,但離開學校後即無法使用立教大學宿舍提供的免費wifi。所以,行前我曾在網路上購買網路sim卡(只有網路功能,不具有通訊功能),至於頻寬則必須依個人所需使用量進行購買。但是依照本次個人使用的經驗與心得來看,若是普通查詢資料、使用地圖,抑或是使用Facebook打卡、上傳照片,網路頻寬3G是足夠在日本使用到回台灣的。

  在換匯的問題上,我自己是在多次查詢、關心當時匯率的狀態下,選擇有利的情形換匯。原本我打算自行前往臺灣銀行櫃台換匯,但在同學的提點之下,我選擇在台灣銀行的官方網路上進行換匯。一來是換匯方便,可在網路上選取欲使用的貨幣大小後,使用自動櫃員機轉帳至指定帳戶後,即可前往銀行櫃檯領取外匯。其二是使用網路換取外匯可獲得更優惠的比例。第三,在網路上換匯後,無須排隊即可在櫃台以身分證領取外匯,對於民眾來說方便、省時又省錢。

  在語言的問題上,我在行前有稍微學習過一些日語的基本生活用語,便於遇到緊急狀況時可以隨機應變,而不至於慌亂手腳。但是到了當地,我發現基本上現在的日本,除了可以日語、英語溝通外,在部分中心地區也可以中文與人溝通,當我站在日本街頭聽到有人使用中文相互交談時,心中不由得多了一份安心的感覺,也減少了些許的陌生感。

  在氣候的問題上,我接受了曾前往過日本同學們及 鍾怡雯老師在行前的建議,使用「洋蔥式穿法」來因應日本深秋的氣溫。行前除了需攜帶足夠保暖的衣物外,也要多備幾份外衣,以免天氣急遽變化而措手不及。

  在抵達日本後,日本立教大學的舛谷教授便積極地招待我們,在日本立教大學新座校區內的食宿問題,皆由日本立教大學落地招待。住宿上,日本立教大學的太刀川會館十分舒適,館內也設有免費的洗衣、烘衣的設備,讓我們在住宿時免去許多麻煩。在口味方面,由於日式口味大多偏甜,若是有些許不習慣,也可向來招待的同學反應。

  入住的前幾天,舛谷教授便積極地帶領我們參訪校區,並詳細介紹附近景觀。並親自引領我們前往開會地點,以及與其他前來交流的教授、同學們見面並認識彼此。而我也在這裡認識了一位熟習中文的奈月同學,並與他交換彼此的通訊方式,以求能在會後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在正式開會中,諸位教授與同學們皆自由地交換彼此在學術上的看法,此次交流也使我在研究的課題上有所長進,還有我在行文上的問題,也在此次會議中由教授及同學們身上得到極大的修正參考。此次會議同時也教會我在行前資料準備時,絕對不能以簡陋的口頭方式敘述研究內容,仍需輔以簡報方式進行報告,才能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做的完整且精采可期。會後,舛谷教授帶我們參訪平林寺,除了欣賞當地著名的紅葉外,同時也讓我們深深體會日本的寺廟文化。

  本次前往日本的參訪行,除了讓我在學術的部分有所長進,更深深的認識到日本的民俗、風情,更在此次的會議中,有機會認識國外的學生,並與其進行思想交流,這是長期在臺灣讀書的我難得一遇的機會。希望未來我能更加進步,並再次機會前往日本與教授、同學們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張富盛

日本一直是我嚮往想去背包旅行的國家,不過礙於旅費等各種難題未能攻克,所以遲遲不能實現這個計劃。所以當聽到小鍾老師詢問大家想不想參加日本的研討會,我的內心是躍躍欲試的,其中也為了達到畢業的條件,決定跟隨老師一起去參加論文的發表。在準備論文的那段時間,當然是煎熬的,除了要打工賺取這趟旅行的旅費外,也要騰出時間寫論文,不過為了這趟研討會之旅,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幸運的是隨行四個同學都有堅強可靠的臂膀,對第一次去日本的我給予了諸多的幫忙與建議。對於行程方面我也不用太過擔心,由於主辦方有提供三天的食宿,使得我們免去三天食宿的煩惱。難得有機會去日本,我們自己也在研討會前後安排了自己的行程,去領略日本的人文和風景。

  這次的研討會可說是非常國際性的,因為有來自中國、台灣、日本和馬來西亞的學者和教授,第一天的發表會中,學者們就有多次精彩的對談。很可惜的是,第二天研究生組的發表和學者組的發表會是同時進行的,沒辦法去聆聽學者們的發表,心中還是感覺有點可惜。這次的研究生組的發表,是由元智和北大的同學互相的評論,我很幸運被老師指定評論,因為我評論的論文的研究主題,對我的畢業論文產生一定程度的幫助,這也是這趟研討會讓人欣喜的收穫。

  研究生組分為早上和下午兩個場次,下午的場次被分配到比較大的講堂,起先知道自己需要在那麼大的講堂上發表論文時,我還真的食不知味,對此感到非常的焦慮。尤其鮮少站在那麼大的台上,感覺是讓人非常緊張的,不過這也是一次極為難得的機會,能讓我們學習如何在那麼大的舞台上演說。

  日方的負責人舛谷銳教授對來賓們非常客氣,在會議進行時,常會看到他的身影不斷的奔走,為的就是讓發表會能順利的進行,不僅對日本人的敬業精神肅然起敬。當代漢語文學概念與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之行,給予我許多收穫和感動。感謝主辦方、北大和元智的領隊老師們,給了我們這一次的寶貴經驗和旅程。